2010年初,中国提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国际经济合作模式 “一带一路”。 分析师将其称为世界性的 “大型项目”,它的实施将引起世界商品流通的革命性变化。 您对新丝绸之路有什么期待? 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新理由或机会是什么?
2013年秋天,中国政府决定重新开启丝绸之路,并提出一种新的经济合作理念“一带一路”。这一概念结合了现有项目,其是以通过发展陆地和海上运输基础设施来加强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的想法为基础。
拟议的改善陆路运输基础设施的机制主要涉及从中国到欧洲的集装箱班列的发运。直到前不久,90%的托运人仍然更喜欢海运,这在传统上被认为是更有利可图的交付选择。现在,集装箱班列逐渐成为领导者。
“在中国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发展丝绸之路的陆上路线是中国政府的一项举措,这一点尤为重要。特别是,由于对欧洲航线上的铁路运营商进行补贴,使得从中国到欧洲的铁路货运量增加。中国还投资发展丝绸之路所经过国家的铁路基础设施。中国国务院预计,到2020年将有5000辆班列运往欧洲。铁路交通优化是系统化的:定期向欧盟和独联体国家发送货物列车的中国火车站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今天,已经与12个欧洲国家的超过35个城市建立了定期的运输业务,“爱斯达国际联合运输公司铁路运输方面的专家德米特里·帕霍杰恩科说。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铁路运输不仅包括集装箱运输,还包括快速班列的应用。
“快速班列站到站的货物交付期限为12-16天。与海运不同的是,火车可以运达国家境内的车站。因此,物流提供商在港口不需要花时间进行货物服务,从而缩短了总的交付时间。与此同时,应该考虑到与中国合作伙伴开展业务的一个重要特征 ,价格不尽相同。因此,中国境内的所有快速班列的车站不仅列车时刻表上不同,而且所提供服务的成本也有所不同,“帕霍杰恩科指出。
德米特里·帕霍杰恩科还强调,快速班列不是适用于所有发货人的通用解决方案。快速班列非常适合对运输时间有很高要求的客户,可以避免停靠或延误的风险。
“中国加入TIR公约后,外国航空公司能够向中国自由运送货物,并组织过境运输。在此之前,外国运输公司只能通过中国的边境仓库运送货物。然后中国运营商进行从边境仓库到最终接收者的交付。然而,由于加入了TIR公约,中国的运输公司获得了进入外部市场的许可,AsstrA欧盟地区区域经理安德烈·伊万诺夫·卡拉科夫斯基。 -在中国和欧洲之间建立新的运输走廊的主要目的是优化从中国和到中国的供应。新的走廊将缩短运输时间、降低成本和开发“门到门”公路货运服务。此外,新路线的建立是新丝绸之路向前发展的重要一步。”
“一带一路”项目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吸引产生了积极影响。从中国出口货物比以前更有利可图。这种情况加剧了已经明显不平衡的商品的全球流通。这是否意味着全球物流业的命运将掌握在中国手中?